Re-lab 共同創辦人 劉又瑄

6/13 不自信不完美,是自己給的定義

叉叉不鼓勵大家用比較的方式來襯托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時,會和不適合的標的比較,就會自我失憶,覺得自己不夠好。

 

對自己的期待是從哪裡來的,請先思考這個來源。期待的來源,和期待的落差是不是必要的。找到對的期待才會有快樂的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選項去突破和努力,對期待的落差會比較容易去了解,比較像是對自己期待的樣貌,失敗的時候就會再不斷挑戰。

 

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自己的適合和狀態要怎麼探索。可以透過星座,冥想,人類圖,瑜伽,和自我對話來認識自己。但要找有根據也有累積過後得方法。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就不會放錯誤的期待在自己身上,也比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角色。

 

舉例來說,叉叉對於領導和訂定規則很痛苦,因為自己就是不喜歡被管理的人,但也因為太痛苦了所以開始抽離自己,用客觀得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然後找到可以符合自己狀態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有壓力的時候先跳脫出來思考,期待的來源是別人對你的期待,還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甚至是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從期待的落差中找到自己如何可以比較適合,若想不出來就聽厲害的人的想法,朋友的建議,或想像自己成為誰的時候會怎麼處理。

 

目前對叉叉來說看待選項已經不是選項了,透過突破框架和知道期待的落差,讓選擇題變成開放的題目,當不去在意這些選項就是自由的狀態。

 

摳摳心得

人們常常會相互比較,比到最後可能會有兩種方向,第一就是放棄,第二就是不斷挑戰。但我覺得叉叉說得很好,若找錯標的比較就會容易自我失憶,所以了解自己和思考期待得來源,才知道自己比較適合什麼。

 

以人類圖來說,我的人生角色是2/5人,就是自己的才能會投射出去(像是靠天份做事的人),別人也會投射寄望到你身上的那種,所以常常發生大家覺得我可以做到,但我自己覺得不行的狀況,這時候我可能就會看狀況,若這件事情我有興趣我會盡力去做,但如果沒興趣我就會傳遞我不熟悉會做不好的訊息,或是請他們找別人去做。

 

或許你會覺得我在推卸責任,但事實是寧可讓別人失望,也不要將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攔,要做的事情太多為什麼不挑選對自己有幫助的,成天做那些沒有價值提升的事就不會有所進步。

 

喜歡我的podcast分享

立馬觀看最新文章→關注部落格 假韓妞李摳

了解我的各種趣事→按讚FB粉專 李摳摳 + 追蹤IG @cocog0424

arrow
arrow

    李摳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