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b 共同創辦人 劉又瑄

6/8 練習角色取替,朝更喜歡自己的方向前進

今天叉叉介紹一個理論『角色取替』,來幫助自己用第三人的角色調整自己和家人、朋友、愛人之間的關係。

 

『角色取替』其實是對幼童認知的一個研究

6歲以前的小孩是不能理解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

6~8歲時則可以開始理解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

8歲的時候可以開始推測別人的想法。

8歲以後則開始會檢視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既然我們在8歲之後就有能力檢視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為什麼還是會有許多的摩擦呢?其實就在於我們沒辦法用第三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層關係以及對他人保有期待。

 

舉例來說,叉叉到了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思考自己和父母、兄弟姐妹、男友、丈夫、婆家的關係。思考這段關係的意義,要做什麼才會有幫助,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透過這些思考來調整自己並影響當下的行為,讓這段關係越來越好。

 

另外,對於這樣子個性的叉叉為什麼會走入婚姻呢?因為他知道在婚姻當中要扮演以及適合自己的角色,還有不會對另一半有所期待。

因為當對對方有所期待的時候,他若沒有做到,雙方就會產生碰撞、摩擦,進而就會發生危機。所以要找到一位妳瞭解他,他也了解妳,且你們可以溝通又不會有期待落差的人,是很重要的。

 

摳摳心得

人們常常有摩擦,大多是來自於對他人的期待,覺得你應該怎樣怎樣怎樣,但當你放下這個期待的時候,若沒有做到失落感似乎就不會這麼大,就如同一些貼圖會說「不期不待、沒有傷害」一樣。

 

喜歡我的podcast分享

立馬觀看最新文章→關注部落格 假韓妞李摳

了解我的各種趣事→按讚FB粉專 李摳摳 + 追蹤IG @blogger_cocog

arrow
arrow

    李摳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